企業搶人才 實習學生提前“相親”
“暑期實習讓我感覺自己的職場生涯提前開始了。”北京郵電大學2007屆畢業生小鄭告訴記者,一年前,作為大三學生的他參加了某大型外資企業實習生計劃,經過近一年的培訓與選拔,他已經獲得了該企業的“入場券”,可以正式成為該公司員工了。
“現在找工作必須從大三甚至大二就開始。”小鄭感慨道,據他介紹,他的一些同學現在仍徘徊于各大招聘會中,為“若干年工作經歷”這一崗位要求的“攔路虎”而發愁。
大企業競相入校搶人才
“從學校到工作崗位,畢業生的角色轉變不會一步到位,他們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而實習生項目恰恰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最好辦法。”IBM中國區人力資源部總監白文杰表示。每年IBM的夏季高校實習生計劃都會在暑假來臨之前大張旗鼓地進入各大校園,IBM也由此得到了“最喜歡在校生的雇主”稱號。
據白文杰介紹,和很多用人單位僅讓實習生進行輔助工作不同的是,IBM各個業務部門為學生安排了與部門業務相關的實習任務,每一位學生在具體業務部門都會得到一位資深員工作“師傅”,學生們將在師傅的指導下參與部門的業務工作,逐漸熟悉公司的業務流程和產品性能。而今年,IBM還新增了全國性實踐項目,實習生將被分成若干協同工作小組直接參與跨部門或跨區域的全國性項目。
“在去年招收的400余名實習生中有280人拿到了IBM的聘用證書,達到了從未有過的70%高比例。”白文杰透露,今年IBM繼續擴大招聘人數和實習所在城市的范圍,從最初的北京、上海和廣州三大城市,擴展到了沈陽、烏魯木齊、成都等21個城市,實習生人數則達到500人。在校生實習也要簽協議相比之下,在CBD地區一家英語培訓中心實習的大二學生小文則沒有那么幸運。她在一家招聘網站上看到這家培訓中心招收兼職英語助教的廣告,來到這里上班之后每天的工作卻是到處派發該培訓中心的小廣告。
“我本來實習的目的是為了鍛煉英語水平,但在這里什么也學不到。”小文認為自己預期的實習已經淪為了廉價的“打工”,不過她表示自己繼續下去的惟一動力就是可以得到一張培訓中心提供的實習鑒定,“畢竟將來求職時這份工作經歷還是有點用的。”很多在校大學生也表示,在目前就業難的情況下,他們都是主動要求到企業實習以獲得工作經歷,甚至不要求企業給予報酬。因此大學生在與用人單位的交涉中也往往處于劣勢。“在校生實習期間也應該與用人單位簽訂書面協議。”FESCO人力資源部門負責人表示,學生實習活動從嚴格意義上講仍是學校教學活動的延伸,與企業之間并非勞動合同關系。因而必須簽署書面協議,一旦出現糾紛可以按照民事訴訟程序進行。一般來說,實習協議的內容應該包括實習期限、對方提供的實習條件、工作內容、勞動報酬和補助以及實習期間意外受傷的責任承擔等等。
專家建議高校建實習基地
“高校為在校生尋找合適的實習基地,是保障大學生實習期權益的最有效途徑。”FESCO一位人力資源專家表示,一方面,學校可以根據學生專業特點選擇最理想企業進行合作,同時由學校出面與企業簽訂集體的實習協議,既能夠保證合同規范有效,也省去了一對一簽署協議的繁瑣手續。而背靠名校“人才庫”的企業也因此受益匪淺。在軟件業內,高校與企業合作早已領先一步。清華大學軟件學院五年前就將第一個實習基地選在了聯想,如今,很多當年的實習生已經成為聯想正式員工中的骨干力量。華文、用友等軟件公司也是常年與知名高校計算機系合作的“親密伙伴”。
“通過一般形式的招聘,用人單位和求職者只能在很短的時間內相互了解和做出判斷,實際上這是比較危險的,因為短期內雙方的了解都很有限。”TCL集團人力資源部負責人認為,實習基地使得雙方都有了一個充分的“考察期”。目前,TCL集團已與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牽手”成立了“北大光華MBA實習基地”,同時TCL還與清華、中國人民大學、對外經貿大學和中山大學等知名高校都簽訂了研究生實習基地協議。
來源:北京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