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Language Tips> 流行新詞
想象一下下面的場景:大半個下午快要過去了,你忽然饑腸轱轆,想來一塊巧克力充饑。你沖進近處商店,拿起一包你最喜歡的甜品,并付了錢——你辛苦賺的錢。你奔回桌子旁邊,撕開包裝急切地想大快朵頤。但在吃之前你一下子沒了興致:真就這么一丁點兒嗎?這還不夠塞牙縫的呢!然后,你檢查了包裝袋上的產品重量,立刻明白了真相……
You have become a victim of shrinkflation: a phenomenon where popular treats reduce in size or quantity while remaining at the same price. In a nutshell, you’re paying the same amount for less.
顯然,你成為了shrinkflation的受害者:這一現象是指某些受歡迎的小食品在維持原價的同時,卻將大小或數量減少了。簡而言之,就是你花了同樣的錢,購買的東西卻少了。
近來,這種令人悲傷的情形似乎已司空見慣。早在2016年的11月份,著名的三角巧克力棒的新設計就引起了眾怒:廠家加大了巧克力塊之間的間隔,與之前的巧克力棒相比簡直是面目全非——如果說之前的巧克力像連綿高聳的山脈,新巧克力更像是稀稀拉拉的山丘。正當顧客對廠家這種做法哀嘆之時,其他產品也紛紛在量上減少了。Shrinkflation被迅速應用開來。最近一段時間,shrinkflation再次引起了人們的注意。據透露,Maltesers、Minstrels與M&Ms的分享禮包在一年內竟然出現了兩次“縮水”。
Shrinkflation是一個合成詞,由shrink(“縮小尺寸”)與inflation的經濟學釋義(“價格普遍上升與貨幣的購買力下降”)構成。幾個–flation構成的合成詞現已經進入了英語語言,例如stagflation:“某個國家經濟狀況出現持久的高通貨膨脹,伴有高失業率與需求停滯”。Stagflation最早出現在20世紀60年代。此外還有agflation:“農產品需求上漲所帶來的食品價格上漲”。Agflation是一個相對較新的新造詞,出現在21世紀早期。Shrinkflation的用法有點特別,用來指產品的量減少了,而不是價格上漲了——畢竟,生產商要在不明顯提高產品價格的情況下,暗中維持其利潤空間。
盡管是在最近幾個月,“暗中消失”的巧克力將shrinkflation再一次推向了公眾視野,成為了大眾焦點。但實際上,shrinkflation最早的釋義與現在的含義有很大不同。2009年,經濟史學家布賴恩?多米卓維克(Brian Domitrovic)就曾在其著作《經濟破壞者》(Econoclasts)中使用過shrinkflation一詞,用來指一個物價上漲、通貨收縮的經濟體,并將其與釋義早已明確的stagflation進行了比較。然而,直到shrinkflation被用來表示各類小吃零食的“縮水”之后,這個詞才引起了公眾注意。自2013年,shrinkflation的這種釋義被首次使用以后,其使用量有了穩定增長。
即便如此,要想進入《牛津英語辭典》,shrinkflation還有一段路程要走。毫無疑問,它的使用越來越廣泛了,但尚無充分證據證明shrinkflation的使用會就此止步。如果所謂的共享禮包越來越小,那我們就無需再過多等候了。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牛津辭典(微信號:OxfordDictionaries)以及微博:@牛津辭典微博
(來源:牛津辭典 編輯:Julie)
上一篇 : 繁華的“航空大都市”
下一篇 :
關注和訂閱
電話:8610-84883645
傳真:8610-84883500
Email: languagetips@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