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文濤,一個話癆的十年

最具平民意識的新銳人物。
——2000年十大新銳人物之竇文濤評語
他讓中國電視開始說“人話”。
——2004年“新銳200”竇文濤評語
“竇氏脫口秀”開啟了中國電視的“三人談”模式,到今天依然是中國知道分子客廳中的功夫茶。他獨創的這種江湖話語,讓F40心領神會,讓F4們耳目一新。
——2004中國電視節目榜之最佳談話節目主持人評語
他有效地令電視與生活中的知道分子們互換著談資和學識,并使各種官方消息和民間話語找到了一個相得益彰的表達出口。
——2004中國年度新銳榜之優化生活特別貢獻獎評語
在眾聲喧嘩的中國電視界,他以清醒的入世精神和默契的談話格調示范了主流之外的觀點價值。
——2004中國電視節目榜之“15年來中國最有價值的電視節目和主持人”評語
談話節目的低成本引發群起效應,凸顯了對主持人內在功力和話題控制力的要求。在這一點上,他與他的同行者沒有被后起者淹沒掉,反而因為對時事和世事的精到點評,繼續贏得意見領袖們的青睞。
——2006中國電視節目榜之最佳談話節目主持人評語
鏘鏘經濟學:一張嘴的生產力
《鏘鏘三人行》做的是一張嘴的生意,3把椅子和3個杯子的“話癆”節目,十年里套回了上億元的廣告投放。
這個世界上有幾種人靠嘴吃飯:老師、律師、成功學大師和主持人。
1989年,竇文濤武漢大學畢業,跑到廣州“抓現金”,廣東電臺呆過,廣東電視臺干過,屬羊的竇文濤因為做主持人,在羊城捧到了“金話筒”。
1996年3月,竇文濤帶著他的那張嘴加盟剛剛創辦的鳳凰衛視,“從廣州去鳳凰,是因為香港的工資要高好幾倍。”竇文濤說。有一個未經證實的消息說,他的月收入有4萬港幣。
在鳳凰衛視,竇文濤先是主持《相聚鳳凰臺》,次年蹦到《時事直通車》報新聞。1998年4月,劉長樂吐出一句“鳳凰于飛,和鳴鏘鏘”,竇文濤坐到《鏘鏘三人行》臺前。
脫口秀可能是電視節目中制作成本最低的一種。“為什么好多臺有一陣都做,因為投入少,沒廣告也虧不了什么。”竇文濤分析。
“小桌子做道具是我想出來的,”導演梁錦暉說,“你注意到沒有,通常香港ICAC(廉政公署)審犯人時,都是用類似三角形的桌子,三個人剛好合用,”三角形桌子不好擺攝像機位,梁錦暉決定把桌角去掉,改成梯形桌,為了做這張桌,梁畫好圖紙,跑遍了紅磡、土瓜灣的家具店。
竇文濤笑稱,《魯豫有約》有專門的錄制棚,是美國兵,《鏘鏘三人行》與幾十個節目共用20平方米的錄制棚,屬于游擊隊。節目組沒有固定資產,就連嘉賓坐的3把椅子也不是自己的,“后來有個潮州的觀眾看我們窮,自己燒了點瓷器給寄來,說看你們太慘了,老是那幾個杯子。”
|